其实谷歌主要是以搜索引擎为主,用gmail一个账户体验所有服务。但是为什么他们那么优秀,因为他们公司有梦想,专 […]
2013-10-25
其实谷歌主要是以搜索引擎为主,用gmail一个账户体验所有服务。但是为什么他们那么优秀,因为他们公司有梦想,专一,微软,苹果,谷歌都是这样的公司。他们不是在追求成就自己,而是追求成就全人类。为全人类去创造福祉。以Google的触角几乎触及了科技行业的大部分先锋领域,他们在以五年甚至十年的提前量去创造优秀的产品。他们有钱,他们也有梦想,所以他们打造的不是简单地产品,而是可以触摸的未来。
1. Google有很强的工程师文化,创新使得Google产品赢得不寻常的声誉。
Google的两位创始人Brin & Page本身就是硅谷名校的辍学PhD,公司的起源也来自他们自己的创业项目,因此Google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创业文化。正是由于这种公司基因,Google愿意去尝试开拓新的业务,从早期Beta产品、Google Labs到现在Google X,Google一直在持续的创新、试验和完善。Google大量的创新项目(比如Google Ads、Gmail、Android、Chrome、Google Glass等等)一推出,其新颖、大胆的颠覆性突破往往能迅速吸引到业界眼球和一大批用户,甚至可以掩盖和缓解产品不成熟和缺陷的地方,保证了产品对用户的粘附度。(插一句,Page在Stanford读博士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Terry Winograd,所以Google在用户体验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)
曾在苹果做过 Mac 平台营销主管,在 Palm 担任过产品规划副总裁的 Michael Mace 撰文探讨了 Google 做事的逻辑。他认为,Google 遵循的规则和大多数公司不同。Google 的独特之处取决于三个要素:公司文化、企业治理和人际关系。
从文化上来看,Google 的思考方式和大多数公司不同。许多公司在考虑产品的时候,都会有很长的计划周期,但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,Google 做事的步调是完全不同的。网络软件是不断变化的,所以无法进行严谨的规划,相反,它需要根据用户的行为随时进行调整。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,你能够快速而灵活地做出改进。
Google 虽然是一个很大的公司,但是它强调的是快速反映。它是由工程师控制的,重视科学方法而非商业目标。工程师思维的一个关键要素是,强调科学的方法:鼓励各种想法,通过控制中的实验来测试这些想法,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决定。
当然,由工程师运营的公司并非只有 Google,不过这些公司通常强调传统的长期计划周期。Google 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把工程师对科学方法的喜爱,以及网络的快速迭代开发结合了起来。这使得 Google 的举动像是一大堆短期的科学实验。因此,Google 常常会公开砍掉自己的产品,并且不会以此为耻辱,或者以堂皇的借口来掩饰。如果以科学的方法来看待,Google 的每个项目都是一次实验,而实验是需要定期检查的。科学家不会感情用事。在他看来,这是系统运行的规则,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了最好的结果。
2. Google三驾马车架构保证公司在创新和营收方面的平衡,既避免了公司缺乏进取的动力又避免了战略冒进带来的危险。
Google成立早期便引入硅谷老兵Schmidt来执掌公司的管理。正如《浪潮之巅》一书,Schmidt曾经是Sun的CTO,又当过Novell的CEO,既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一线经验又亲身经历过Sun由盛转衰的历史,对于Google两位愣头小伙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业导师了(好像甘道夫?)。自加盟 Google 以后,Schmidt便从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:加强必要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,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发展;确保最大限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,并保持优质水平。正是Schmidt在行业内的资历和Page & Brin近乎理想的事业理念为Google找到搜索业务的赢利点,同时围绕搜索不断在相关领域展开布局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。
谷歌的第一任CEO是佩奇。但投资者说服佩奇和布林,他们需要一名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。他们不情愿地同意了,并认为史蒂夫•乔布斯(Steve Jobs)是最合适人选。但乔布斯已有自己的工作,最终他们找到了埃里克•施密特(Eric Schmidt)。
2000年的一段视频反映了佩奇当时的想法,这是在施密特加入谷歌的前一年。佩奇被记者问到,在27岁就成为一名CEO会有何挑战,他的回答是:“毫无疑问,我缺少经验,这是一个问题。但我也有一些优势作为弥补,例如了解科技发展方向,对未来有着清楚的认识,真正理解当前所处的行业,以及谷歌 在做什么。”
佩奇承认,他需要接受管理培训,但他也有自己的做事方式,自称“梦想家”。可以肯定,在27岁就将自己称作“梦想家”的人不缺乏自信。
很快,施密特来到了谷歌。在随后10年中,佩奇向他学习管理经验。不过,即使在施密特时代,佩奇和布林仍控制着公司。只要愿意,他们随时都可以赶走施密特。
3.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,鼓励员工的创新。
Google曾经的20%制度早已为人所知,Google山景城和其他Office开放的环境也让人羡慕,Google还有一系列的员工福利,这一切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自发性。
同时Google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,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在Google谋得一席之地。当然只有做好工作、创造出非同凡响的产品才能对得起这样一份呆得舒爽、周围又都是好基友的job。
4. 不作恶。
Google公司的信条之一,使得大众天然地对Google产品有种信任感和亲切感。
不作恶(Don’t be evil)为非正式的企业座右铭及口号。Google员工保罗·布克海特在2000年年初的有关企业价值观会议上第一个建议采用此口号,也可能是由另一Google工程师阿米特帕特尔于1999年提出。布赫海特,Gmail的创造者,曾说过:“想做的是一肺,一旦推出,就很膣再割?的?西”(wanted something that, once you put it in there, would be hard to take out),并曾说:“这也多少影射了杂多其他公司,特别是我们的竞争对手,在那时,我们看来,他?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掠?用户。”(also a bit of a jab at a lot of the other companies, especially our competitors, who at the time, in our opinion, were kind of exploiting the users to some extent)当时这是Google的经营理念之一。Google 2004年的招股书(又名“S-1”),(Google创始人的一封信,后来被称为“不作恶的宣言”):“不要作恶。我们坚信,作?一??世界做好事的公司,从长远来看,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?-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。”(Don't be evil. 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 the long term, we will be better served […] — by a 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 for the world even 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 gains)
5. 免费策略
Google的很多产品在于用户看来都是免费的,功能上不弱于商业版本,或者又有创新。例如Google Docs应付一般的文档处理没有问题,又可以跨平台分享和同步。对于这样一份充满仁慈心的产品,用户怎么会觉得不爽呢?
米饭工作室立足于三亚,在三亚网站建设,网站制作也是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,希望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,变得更优秀,为客户制作出更加满意的网站。